学术研究

信息公告 ANNOUNCEMENT

农产品与冷链物流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6-28浏览次数:478

关于我国农产品物流与供应链的研究始于2005年。当年,由中国物流技术协会在北京原四季青人民公社,现北京锦绣大地观光农业园召开了全国农产品冷链大会,台湾、日本、香港等地区同行参加会议。2007年,商务部提出鼓励农产品冷链发展的建议;2010年,国家发改委出台《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今年10月4日,国务院《2014-2020年物流业振兴规划》,更加强调了冷链物流的重要。他认为对未来农产品冷链的需求,我们应关注以下关联因素:
(一)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未来将有25%的人生活在超过500万以上规模的特大城市中,这些特大城市自给率往往不足,这将是农产品及冷链物流潜在的需求市场。
(二)产地农业组织化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实际进度太慢。目前我国注册有65万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但绝大多数是10万户以下的家庭松散拼凑起来合作社,根本没有对接大型连锁超市的能力。
(三)农产品预售能否进一步发展,预售制度、订单制度,都是现代农业交易方式的初级形式。由于组织化程度低,交易双方诚信度低,加上交易方式落后,我国大陆地区目前还不可能一步到位形成成熟的交易方式,初级阶段的过渡期长短和变化程度将决定冷链技术的应用空间。
主要观点一:应急订单跨供应链配置策略
武汉纺织大学周兴建副教授在演讲中提到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以新兴的“双十一”、“网购日”以及传统的春节、情人节等节假日为代表的购物促销活动,极大地刺激了消费需求。2013年11月11日至16日,全行业处理的邮件(快件)超过3.23亿件,其中最高日处理量突破7000万件。在购物需求高发期,客户订单爆炸式增长,但由于物流资源、物流能力在短期和局部内的不匹配,在应急处理这些订单时,频繁出现货源供应不足、发货延迟、物流爆仓、到货延期等问题,造成客户抱怨、投诉甚至订单流失,对订单依赖型的中小企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周兴建教授认为在处理诸如“双十一”等期间出现的大规模或大批量定制化订单以及紧急订单时,往往由于超出了局部物流负荷,供应链出现货源供应不足、发货延迟、物流爆仓等问题。在应急处理这些订单时,单一供应链环境下的企业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或简单外包的形式,往往带来潜在运作风险。为此,考虑集群式供应链环境下基于两条单链进行柔性动态订单配置的情形,建立应急订单配置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考虑供应链间横向合作现实,扩展构建应急订单跨供应链配置模型,用以机动处理供应链内和供应链间的订单需求。通过仿真实验与数据分析发现,订单拒绝机会成本系数和跨链订单生产成本系数对应急订单跨供应链配置决策有重要的影响,集群式供应链可以通过设计这两个参数的不同组合,使客户满意度和总利润达到一个预定的期望值。
中小企业在处理订单时一般采用按订单生产方式,也即生产延迟,以最低总成本达到客户期望的满意度。但在处理应急订单时,往往由于超出了局部采购、生产、配送的负荷,导致缺乏即时的订单确认与传递系统和迅捷的物流服务的配合,即使是局部的延迟,也会造成产品在供应链中的滞留,从而使得客户等待收货时间延长,导致客户满意度降低。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客户订单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先决条件。而既要获得订单成交量,又要保证客户能够及时收货,这其中,如何进行应急订单配置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考虑到中小企业以产业集群的形式,通过集群式供应链参与市场竞争。而在集群式供应链中,因为存在着多条供应链,各链生产产品的相似性以及地域的临近性,使得不同企业在供应链上下游跨链协作存在可能。因此,将应急订单置于集群式供应链环境,综合考虑在客户满意、企业资源和供应链间协作等三方面因素共同影响下的订单柔性动态配置,建立应急订单跨供应链配置模型,研究在跨链合作情况下的应急订单接受决策、应急订单跨供应链间协调配置,以及应急订单生产能力规划等问题。
主要观点二:农产品冷链物流与生鲜电子商务现状与趋势
(一)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玉鸣首先提出了冷链物流的新定义:指从原材料采购到产成品被消耗的整个过程中,物品始终处于维持其品质所必须的可控温度下的特殊供应链。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1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把农产品物流列为一项重点工程。2013年冷链物流的总体情况分品类来看,蔬菜潜在冷链物流最大达14560.8亿元占44.8%,其次是水产品潜在冷链物流总额达9714.6亿元,占比29.9%。其次为瓜果及其制品,肉及肉制品,进口食品,奶及奶制品,速冻食品,冷冻饮品。
截止2013年底,全国冷库总容量达2673万吨,7603万立方米,排在美国、印度之后居第三位,表明我国冷库总量发展快,市场需求旺盛。上述冷库又可分为产地型冷库、生产型冷库、储备型冷库、批发市场型冷库、配送型冷库、中央厨房和零售终端型冷库。我国现有保温车7万辆占全球保温车总量的0.3%。冷链物流的商业模式主要有运输型、仓储型、城市配送型和综合型。
(二)生鲜电子商务的现状和特点
2012年中国流通农产品规模为2.45万亿元,其中电商占比19%;2013年生鲜电商交易规模130亿元,同比增长221%,预计未来三年有7倍的增长空间。生鲜电商现状为规模小、品类单一(主要是高附加值产品),消费群体主要是高端人士、外籍人士。生鲜电商的特点是高损耗、高投入、高门槛、高时效、高毛利、高粘度、高复购、好前景。
(三)冷链物流与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冷链物流的发展趋势:冷链宅配发展,传统业态受到挑战、冷链物流迎来新机遇。其中,网络购物以淘宝为代表,电视购物以东方购物、橡果为代表,每年以100%增长,目录销售业务规模高速成长、竞争无序。网上超市、平价网上销售对现有实体销售形成冲击并高速成长。总结冷链物流要素:平价、多样、便捷、快速、安全。
主要观点三:产业融合视角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调优化 
(一)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调优化的基本观点和思路
122cc太阳集成院长助理王勇副教授讲到我国生鲜农产品损耗严重的问题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诸多学者从物流链出发,追溯流通制度根源,探讨流通模式和冷链物流建设。
生鲜农产品是一类特殊的变质产品,具有随机生命周期,产出后直接进入变质过程,且变质随时间逐渐加快、加重。我国蔬菜和水果等生鲜农产品采摘后变质的经济损失每年超过1000亿元。我国生鲜农产品损耗严重是市场机制不健全、交易秩序混乱、流通渠道复杂的综合体现。
现有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调优化研究视角主要侧重于生鲜农产品的产业化,研究内容侧重于对农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进行现象描述和理论探讨,整体上处于研究的起步阶段。
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调优化的发展理论、结构形式及其发展特点对我国生鲜农产品的未来发展具有非常好的指导意义。目前,我国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基本上处于一种以批发市场为界的断裂状态。
由于技术进步和放松管制,发生在产业边界和交叉处的技术融合,改变了原有生鲜农产品的特征和市场需求,使得不同产业间企业的竞争合作关系发生改变,进而导致产业界限的模糊化甚至重划产业界限。
在跨产业生鲜农产品的供应链环境下,产品质量是由分布在整个供应链范围内的全体成员企业共同保证和实现的,由于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供应链成员企业间的交流与协调活动变得困难起来。因此,构建一个跨时空的协同工作环境是必要的。因此在产业融合的背景下,从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作的角度考虑他们之间的契约设计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双方的协作问题。
建立有效的供应链绩效度量系统,对供应链绩效水平进行如实地评价,明晰供应链绩效所关心的各指标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是对供应链进行有效管理、改善供应链绩效的基础。针对跨产业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这一特殊模式,构建出一套科学、可靠的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为供应链绩效的自我评价提供有效的测评工具。
(二)生鲜电商行业及市场
(1)电子商务行业快速发展
电子商务拉动内需、促进就业作用明显;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技术的应用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新热点;与此同时,电子商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服务能力和行业集中度均有提升;而随着商务部联合多个部委发布跨境电子商务有关政策,跨境电子商务正在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2)农产品电子商务破冰
传统的农副产品交易链及其流通环节多。在农副产品的交易过程中除了生产者和消费者外还有农副产品产地、销地市场,甚至多种成分的中间商存在。而电子商务能够减少农副产品流通环节,使农副产品贸易效率更高。
(三)实证分析——“家事易”生鲜垂直电商
2012年3月26日,武汉市信息产业办公室授予家事易农业科技公司为智慧城市建设示范项目,4月11日,武汉市信息产业办启动“菜联网”工程——家事易生鲜速递服务平台,该平台实现“电子菜箱”无人交付式物流体系。该项目在社区、小区内设立“报箱式”蔬菜投送柜,通过网站实时公布农产品供应信息,顾客足不出户就能收到采购的生鲜商品,实现无店面、无人交付式的蔬菜直销零售模式。
主要利用新一代的传感技术、互联网、物联网和无线通信设备发展的一种蔬菜销售新模式。通过网上选菜,网上下订单付款,顾客足不出户就能收到采购的生鲜商品,实现无店面、无人交付的蔬菜直销零售。
武汉家事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弘博集团和122cc太阳集成斥资亿元成立的现代农业科技公司,是立足于家庭生鲜农产品供应,以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供应链,为城市居民提供“净菜配送”服务的专业型企业。
家事易生鲜速递采用网上定菜,配送到小区“无人交付式智能电子菜箱”,大大的方便了市民的生活需求。
主要观点四:大数据与农产品物流
(一)大数据的理解
北京金文天地科技发展公司张立冬高级工程师讲到,大数据这个概念来源于对“BIGDATA”的翻译,但是这个翻译没有反应最本质的东西,数据光只有大是没有用的,真正有用的是数据变得在线了,这恰恰是互联网的特点。所以在线远远比“大”更反映本质。另外,在大数据这个领域我们比国外落后。
关于大数据网上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当你有一杯水的时候,你可以喝它;当你有一盆水的时候,你可以用它洗脸;当你有一浴缸水的时候,你可以用它泡澡;当你有一池水的时候,你可以用它游泳;当你有一西湖水的话,你可以用它划船;当你有一运河水的时候,你可以用它运粮食;当你有一长江水的时候,你可以来往于中国的西部和东部;当你有一大西洋水的时候,你就可以发现新大陆了!
在2006年,个人用户才刚刚迈进TB时代,全球一共新产生了约180EB的数据;在2011年,这个数字达到了1.8ZB。而有市场研究机构预测:到2020年,整个世界的数据总量将会增长44倍,达到35.2ZB(1ZB=10亿TB)!很多企业都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
空客飞机装有大量传感器,每个引擎每飞行小时产生20TB,从伦敦到纽约每一飞行产生640TB级数据。这些引擎状态数据在飞行过程中通过卫星传到发动机公司。
根据赛门铁克的2012年调研报告,全球企业数据存储总量2.2ZB,年增67%,10KB相当于一张填满了文本的A4纸,2.2ZB的纸张堆栈相当于1287幢帝国大厦一样高(1454英尺)。
淘宝每天交易超过数千万笔,其单日数据产生量超过50TB,峰值时处理交易达到9万笔/分钟,1GB/S。在阿里数据平台事业部的服务器上有超过100PB已处理过的数据。
百度每天要处理60亿次搜索请求(谷歌为30亿次),新增10TB,处理100PB数据,每天产生一个TB的日志。目前存储网页数近1万亿,数据总量接近1000PB。
腾讯QQ月活跃用户超8亿,微信用户5亿,在线人际关系链超1000亿,每天1千亿次服务调用,日新增200~300TB数据量,每月增加10%。经压缩后的数据总存储量100PB。
新浪微博每天有数十亿外部网页和API接口访问需求。在晚上高峰期,微博每秒要接受100万以上的响应请求。
(二)大数据获取
交易数据:企业内部的经营交易信息主要包括联机交易数据和联机分析数据,是结构化的、通过关系数据库进行管理和访问的静态、历史数据。通过这些数据,我们能了解过去发生了什么。
交互数据:源于Facebook、Twitter、LinkedIn及其他来源的社交媒体数据构成。它包括了呼叫详细记录CDR、设备和传感器信息、GPS和地理定位映射数据、通过管理文件传输ManageFile Transfer协议传送的海量图像文件、Web文本和点击流数据、科学信息、电子邮件等等。
但是大数据应用也面临以下问题:
(1)数据安全问题:互联网用户超过27亿,移动宽带用户超过20亿,每天新增恶意软件2万个,网络犯罪受害人数每年超过5.56亿,网络犯罪造成的净损失每年超过1100亿。
(2)数据存储问题:大数据从来不是免费的午餐,据全球电子行业领先的权威研究机构IMSResearch报导,2012年全球仅新增的监控设备所需的存储规模达3300PB。以天津市为例分析未来存储成本的影响,天津市“十二五”末视频监控存储容量需要4665.6PB,目前4T容量存储服务器5万/台,仅存储就需要投入583.2亿元,相当于西藏全年的GDP总值。美国纽约的大数据计算中心每年的耗电量相当于纽约市民用电量的2倍。
(三)大数据在农产品物流的应用
互联网给大数据预测应用的普及带来了便利条件。下面结合国内外案例来看一下数据预测应用领域。
·     1)基于遥感大数据的农情数据挖掘。用于全球粮食主产区(中国、美国等)大豆、棉花等长势监测、估产。平均估产精度优于97%,连续13个月早于USDA半月公开发布,Wind、和讯网、新浪财经、文华财经、期货日报一线财经媒体实时转发,后续发布非农全球第一手宏观经济数据
·     2)基于大数据的城市配送。城市配送系统是一个集视频监控报警联网、车辆调度、车辆营运管理、企业管理为一体,以GIS地理信息系统进行辅助显示和工作的整体解决方案。以保障配送服务质量、提升配送运营水平、提高配送企业管理水平、降低运营和管理成本为宗旨。
(四)大数据岗位
(五)数据思维
收集数据的意识,使用数据的习惯,开放数据的态度。
主要观点五:农产品智慧物流理论与实践
广州大学物流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芏巍教授主要结论观点如下:
(一)农业物流智慧化是农业物流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
物流贯穿农业产业链始终,是现代农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随着农业的转型发展而演变升级,农业物流已开始迈入多元化、高端化生产流通需求时代。通过智慧物流可以全方位串联并优化农业产业链,是我国农业和物流业相互融合的创新思路,是两业联动、共同发展、实现双赢的一种必然趋势。
(二)农业智慧物流的内涵
农业智慧物流是指以农产品为核心对象,采用自动化生产与流通设施设备、新一代物联网信息技术,搭建专业的智慧物流服务平台,整合联动农业生产与加工、现代商贸、现代物流及综合配套等多种产业资源,通过农产品生产流通全程的信息化、标准化、可视化管理,降低农产品生产流通成本,保障农产品安全与质量,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并实现农产品生产流通的持续创新与智慧决策的综合性物流活动。
(三)农产品智慧物流体系设计
以新农业、大农业、智慧农业为主要战略导向,以农产品为智慧物流核心对象,在新平台的支撑下与新模式的引导下,通过农业与其他多个产业间的互动融合,构建形多层次协同的智慧物流体系。